发布时间:2024-12-23 12:25:43 来源:乐鱼全站手机网页登录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部署,按照《“十四五”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发展规划》任务要求,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工业与信息化部近日印发《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4年版)》(以下简称《参考指引》)。
智能制造典型场景是智能工厂的基本组成单元,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制造全过程和供应链全环节核心问题,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层次地融合,部署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实现具备协同和自治特征、具有特定功能和实际价值的应用。十余年来,工业与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实施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工程,通过新模式应用探索、智能工厂建设、解决方案攻关等,总结形成了一批智能制造典型场景,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指引》根据我们国家制造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探索实践,结合全球智能制造技术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趋势,从工厂建设、计划调度、生产作业等15个重点环节,凝练出40个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典型场景,并从场景所针对的业务活动、聚焦的核心问题、部署的关键装备或系统等方面做了细化描述。《参考指引》的发布是深入实施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工程,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关键一环,将支撑智能制造向更大范围拓展、更深程度渗透、更高层次演进,形成更多标准化、模块化、可复制推广的先进案例和经验,对加快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下一步,《参考指引》将作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标准体系建设等工作的方向指引,为构建工厂、方案、标准“三位一体”工作体系,打造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升级版”奠定基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部署,按照《“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任务要求,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现将《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4年版)》印发给你们,请参考做好智能工厂梯度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攻关、智能制造标准研制应用等相关工作,快速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智能制造典型场景是智能工厂的基本组成单元,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制造全过程和供应链全环节核心问题,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层次地融合,部署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实现具备协同和自治特征、具有特定功能和实际价值的应用。根据十余年来我国智能制造探索实践,结合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发展的新趋势,凝练总结了15个环节的40个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典型场景,作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等工作的参考指引。
面向工厂规划、工艺布局、产线设计、物流规划等业务活动,针对工厂设计建设周期长、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搭建工厂数字化设计与交付平台,应用建筑信息模型、物流和动线仿真、生产系统建模等技术,开展工厂数字化设计和建设,实现工厂数字化交付,缩短工厂建设周期。
面向基础设施运维、运营管理等业务活动,针对信息孤岛难打通、集成管控难度大等问题,应用建模仿真、异构模型融合等技术,构建设备、产线、车间、工厂等不同层级的数字孪生系统,通过物理世界和虚拟空间的实时映射和交互,实现工厂运营持续优化。
面向需求分析、概念设计、产品设计等业务活动,针对产品研制周期长、设计质量控制难等问题,基于数字化设计仿真工具和知识/模型库,应用多学科联合建模、物性表征与分析等技术,开展产品结构、性能、配方等设计与验证,大幅度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设计质量。
面向产品验证、中试等业务活动,针对新产品验证周期长、熟化成本高等问题,搭建虚实融合的试验验证环境,应用多物理场仿真、可靠性分析、AR/VR等技术,通过全虚拟或半虚拟的试验验证,降低验证与中试成本,加速产品熟化。
面向工艺规划、产线设计等业务活动,针对工艺设计效率低、验证成本高等问题,基于工艺设计仿真工具、工艺知识库和行业工艺包等,应用工艺机理建模、流程模拟等技术,实现工艺设计快速迭代优化,缩短工艺定型周期。
面向工艺审查、可制造性改进等业务活动,针对产品试制周期长、加工装配效率低等问题,打通产品研制、工艺设计、生产作业等环节数据,基于产品物理特征与制造能力关联分析,全面评价与及时改进产品和工艺设计的可加工性、可装配性和可维护性。
面向销售订单预测、生产计划定制等业务活动,针对订单需求预测难、交付周期长等问题,构建生产计划系统,打通采购、生产和仓储物流等管控系统,应用多目标多约束求解、产能动态规划等技术,实现生产计划优化和动态调整,缩短订单交付周期。
面向作业排程、资源调度、生产准备等业务活动,针对资源利用率低、交付不及时等问题,建设智能排产调度系统,应用多约束排产建模、多目标排产寻优等技术,实现多目标、多扰动情况下排产优化与资源动态调度,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面向产线建设、产线改造等业务活动,针对个性化需求响应慢、产线换线时间长等问题,部署智能制造装备与系统,应用产线模块化重构、柔性物流运输等技术,依照订单、工况、库存等变化,实现产线快速调整和按需配置。
面向复杂产品加工、装配等业务活动,针对传统生产方式协同效率低、作业安全风险高等问题,部署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构建人机协同作业单元和管控系统,应用智能交互、自主规划、风险感知和安全防护等技术,实现加工、装配、分拣、物流等过程人机高效协同。
面向离散行业工艺控制、工艺参数调优等业务活动,针对工艺/设备参数动态调优难等问题,建设智能产线和工艺在线优化系统,应用设备机理与数据混合建模、多设备联合寻优等技术,实现工艺过程和设备参数在线优化,提升产品质量一致性。
面向流程行业生产的全部过程控制、工艺参数优化等业务活动,针对复杂工艺过程参数波动大、控制效果差等问题,基于先进过程控制、实时优化等系统,应用模型预测控制、多目标寻优等技术,实现精准、实时和闭环的工艺流程控制优化,稳定产品质量,提高产出率。
面向生产现场管理、成本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业务活动,针对资源利用率不高、管理效率低等问题,应用六西格玛、6S等精益方法,将精益管理理念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深层次地融合,实现基于数据的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要素精准、高效管理,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面向质量数据采集、分析、判定等业务活动,针对人工检测效率低、一致性差等问题,构建在线智能检测系统,应用物性成分分析、机器视觉检测等技术,实现产品缺陷在线识别和质量自动判定,提升质量检验效率和准确性。
面向质量数据管理、质量上的问题追溯、质量优化等业务活动,针对质量数据不完整、追溯难度大等问题,构建质量管理系统,应用条码、二维码、RFID、5G、标识解析、区块链等技术,集成分析原料、设计、生产、使用等质量有关数据,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精准追溯和优化改进。
面向设备正常运行数据采集、状态分析等业务活动,针对设备数据全面采集难、统一管理难等问题,部署设备正常运行监控系统,集成智能传感、5G、多模态数据融合等技术,实现设备数据实时采集、状态分析和异常报警,提高设备正常运行效率。
面向设备故障分析、健康管理等业务活动,针对设备运维成本高、非计划停机频次高等问题,部署智能传感与控制设备,建立设备运维管理平台,应用设备故障知识图谱、故障机理分析、预测性维护等技术,实现设备智能运维,降低运维成本,保障连续生产。
面向物料出入库、库存管理等业务活动,针对出入库效率低、库存成本高等问题,建设立体仓库和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应用条码、二维码、射频识别、仓储策略优化、多形态混存拣选等技术,实现物料出入库、存储、拣选的智能化,提高库存周转率和土地利用率。
面向厂内物流配送等业务活动,针对物料配送不及时、不精准等问题,部署智能物流设备和管理系统,应用室内高精度定位导航、物流路径动态规划、物流设备集群控制等技术,实现厂内物料配送快速响应和动态调度,提升物流配送效率。
面向危险作业操作、过程管理等业务活动,针对危险作业安全风险高、自动化水平低等问题,建设智能作业单元和管控系统,应用环境感知与识别、作业风险控制等技术,实现危险作业环节的少人化、无人化,提高生产作业安全水平。
面向安全风险识别、安全应急响应等业务活动,针对安全风险实时监控难、处置效率低等问题,搭建生产安全管控和应急处置系统,应用生产运行风险动态监控、安全预警等技术,提高安全防护水平和安全事故快速处置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率和损失。
面向能耗监测、能源调度等业务活动,针对能耗全面监控难、精细化管控成本高等问题,部署能耗采集设备和管控系统,应用多能源介质感知、能耗综合建模仿真、能源平衡调度等技术,实现工厂能源在线监测、综合管控和能效优化,降低单位产值综合能耗。
面向碳排放数据采集、碳足迹追踪和碳资产核算等业务活动,针对碳排放计量难、碳足迹追踪效率低等问题,建立数字化碳管理系统,应用碳排放精细化检测、碳排放指标自动核算等技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追踪、分析、核算和交易,降低单位产值碳排放量。
面向污染排放监测、污染物收集处理等业务活动,针对污染排放计量难、污染管理粗放等问题,部署污染排放在线采集设备和管控平台,应用污染监测与控制、污染源追溯等技术,实现污染全过程动态监测、精确追溯、风险预警和高效处理,降低污染排放水平。
面向市场营销、销售管理等业务活动,针对客户的真实需求信息获取不及时、经营销售的策略不合理等问题,建立销售管理系统,应用用户画像、需求预测等技术,实现基于客户的真实需求洞察的经营销售的策略优化和供需精准匹配,提升营销精准性和销售量。
面向产品运维、增值服务等业务活动,针对服务周期长、响应不及时等问题,构建产品远程运维系统,集成5G、AR/VR、预测性维护等技术,实现基于运行数据的产品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增值服务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
面向投诉处理与反馈、客户关系维护等业务活动,针对客户响应不及时、服务体验感差等问题,建立客户服务管理系统,应用5G、AR/VR、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主动式客户服务响应,提升客户满意度。
面向采购计划定制、协同、优化等业务活动,针对采购计划不精准、交付不及时等问题,建设供应链管理系统,应用集成建模、多目标寻优、数据跨域控制等技术,实现基于市场、采购、库存、生产等数据的供应链计划协同优化。
面向供应商入库、供应商评价、物料采购等业务活动,针对供应商比选难、议价能力弱、断供风险响应不及时等问题,建立供应商管理系统,应用供应商风险评估、供应链溯源等技术,实现供应商精准画像,开展基于数据分析的供应商评价、分级分类、寻源和优选推荐。
面向配送路线规划、运送过程监控等业务活动,针对物流运送过程监控难、配送周期长等问题,建设供应链物流管理系统,应用5G、多模态感知、实时定位导航、智能驾驶等技术,实现厂外物流全程跟踪、异常预警和高效处理,降低供应链物流成本,提升准时交付率。
面向工厂网络设计、建设、运营等业务活动,针对工厂网络需求多样、结构较为复杂、带宽不足等问题,部署5G工业专网、TSN、工业全光网络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应用异构网络融合、远距离高带宽实时通信等技术,建设满足智能制造需求的低时延、高可靠、大带宽工业网络。
面向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要求,针对企业网络与数据安全风险高、防护能力弱等问题,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和数据分类分级管理,部署工业控制管理系统网络安全防护设备,建设数据安全风险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应用安全态势感知、多层次纵深防御等技术,实现全方位全流程安全漏洞监测、风险防控、快速处置,提升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防护水平。
面向数据采集存储、数据分析应用等业务活动,针对数据格式不统一、价值释放不充分等问题,建设数据中心、工业网络站点平台等基础设施,融合数据跨域控制、数字合约、隐私计算等技术,开展数据治理,实现企业内或跨企业的数据安全可信流通和挖掘应用,推动数据价值化。
面向产品快速研发、复杂结构设计、用户个性化设计等需求,集成市场、设计、生产、使用等多维数据,探索创成式设计,基于数据驱动的产品形态、功能和性能的研发设计和持续优化,缩短产品研制周期,加速产品创新。
面向产品个性化、多样化、小批量等需求,通过网络化手段收集多元化市场需求,采用模块化设计、平台化架构、柔性化系统等手段,以规模化生产的低成本、高质量和高效率,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面向复杂产品多方协同、产能共享、多工厂协同等需求,建立网络协同制造平台,推动多环节、多工厂或多企业间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紧密连接,实现跨企业跨地域的业务协同和制造资源配置优化,助力打造全球生产网络。
面向市场快速响应、资源高效配置、客户体验优化等需求,推动研发、生产、供应、销售和服务等环节的业务流、数据流深度集成,形成一个高效协同的运营体系,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协同优化,全方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面向供应链稳定性提升、供应链快速调整等需求,建立供应链风险预警与弹性管控系统,集成应用供应链风险识别和动态响应模型,实现供应链风险在线监控、精准识别、提前预警和快速处置,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面向人员数字化绩效评估、数字化技能提升、健康管理等需求,组织并且开展全员数字化能力培训,构建统一的人员数字化管理平台,集成人员健康情况、专业技能评估及作业环境等多维度信息,实现人员绩效量化动态评估、人员状态动态监测和精准作业派工,提升全员岗位效能。
面向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绿色消费等需求,以数智技术支撑企业以对环境和社会负责的方式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制造全过程和供应链全环节各业务活动,实现生态效益、资源效率、生产效率和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综合平衡。